经常收到某友转发的文章,其实许多内容零零碎碎,先前已有一知半解。论及某人某事,他能立即说出某书某卷某章,记忆清晰,存储精准,简直到了研究级别,听后暗自佩服。
他已过不惑之年,干着普普通通的基层岗位。但是并不影响他通古博今,每次与其谈论文史,某大员生辰履历,某历史事件来龙去脉,了解之深,记忆之准,信手拈来,如同行走的百科全书,自叹弗如——你知道的,他知道;你一知半解的,他如数家珍;你不知道的,他也知道,而且详细准确。
其实,惊叹于他的渊博之余,亦有相当的困惑——这些,与他的工作有关吗,与养家糊口有关吗?多数人无法居庙堂之高,只能处江湖之远,如果放弃兴趣、专攻工作,升职加薪岂非轻而易举?
只为纯粹的关注,兴趣使然,与功利无关——历史让人扼腕叹息,引发强烈共鸣,洋溢同情厌恶。古今中外人人事事的曲折跌宕,无不激起自己的喜怒哀乐。
困惑连同提问,或许皆为谬论——工作养家糊口,强调克制服从;兴趣全凭自觉,乐在其中——就是喜欢,就是轻松,就是享受,不为什么。天生万物,每个人的禀赋、志趣、情感都不一样,强求可能背道而驰——网红流浪者沈巍,本人喜欢文学,却被安排学了审计,放弃体面工作去流浪,乐在其中。闲人消费窦唯潦倒街边吃炸酱面,认为那是失败的人生——功利之人,不解赤子之心;纯粹之人,不解经世致用。没有谁好,没有谁不好,强求不得,每一个个体之“我”,都不能被群体之“我们”代表。初中时,关注相对论,神奇的超越光速、时光倒流,神往深邃宇宙,关注印巴冲突,同学间谈论宇宙人类。后几年,关注朗布依埃、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关注万里之外的中东战事、美国大选。今天,翻手机看价格,看汽车行情,看所有现实需要——现实越遥远,知见越宽广;现实越逼近,知见越逼仄。宇宙人生转向柴米油盐——认认真真烹制一枚茶叶蛋,仿佛远胜前者——前者于事无补,后者可以做成“百年老字号”,保衣食无忧。
普通家庭让孩子学经济学金融学技术等显学,而衣食无忧家庭随孩子学文学、历史、人类学等隐学。大体而言,衣食之上,有更为深远的超越。某老人关注时政新闻,内政外交,国际国内大事小事,每天大同小异的新闻反反复复看四五次,你听得耳朵起茧,他百看不厌——这与他的生活毫不相干,知道与否又如何?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才是生活正事。如果不看呢,难受!娱乐明星吃喝拉撒、偷情走光,听起来不仅于己无关,且令人厌恶,可是依然关注者甚众。
仰望星空有无限遐想,低头看路有柴米油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有一种理想,有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