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到深圳的距离不仅仅是750公里
——谨以此文献给深圳经特区40周年庆典,
也献给正在或曾经在深圳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2020年的国庆,新冠疫情解封后的第一个长假,我携爱人出了一趟远门,对于一个想驰骋在碧海蓝天下的少年,是残酷的,因为生活工作似乎越发捆绑了双脚,探访亲人挤占了愈发稀少的假期,人文风景更多的只能从《中国国家地理》追寻心的体验。好在少年还有说走就走的率性,才有了本次远行。本次远行从湘潭到深圳,路程750公里,单向时程约12小时。这是湘潭到深圳的物理距离,然而发展、进步的距离绝不仅仅是750公里。
一站式的全产业链条
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活力,不在于你是不是经济特区,不在于你是否是交通枢纽,而在于这个城市的产业链是否齐全,在于不管什么人来到这座城市能够轻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湘潭,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成员,距长沙岳麓区科创城仅仅20分钟车程,可以说区位条件远比其他地市要好,但是产业链依旧不够全、不够大。
对于求职者来说,就业相对困难,特别是跳槽换工作更难,不像深圳无时不刻都在招人,甚至在今年疫情解封前就率先线上招人,并且在这里跳槽换工作不会“穷三月”,反而因为人才流动薪资会水涨船高,我一个大学校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以来大概换了六七次工作了,丝毫没有跳槽的惶恐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成长。据他所说,在深圳的公司能待三年以上基本上就是元老了。
之所以,这座城市能海纳百川迎接九州人才,不管你是一本、二本、三本还是无本,都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全产业链布局。一个城市经济内生动力足不足,自力更生强不强,就在于产业链的齐全,就在于产品能不能从研发、原材料、加工、组装、销售一站式解决。尽可能的不跨国、不跨市、不跨产业园。很多美国硬件公司选择深圳作为总部就是因为在这里能够可以找齐任何想要找到的原材料,很多国内的公司选择深圳作为总部,也源自于这里制造业多,一个配件在深圳两小时配齐,而在外省需要两个星期。
在这里,如果你要做一名科技精英可以在南山科技园发展,这里IT大佬云集,是全球科技公司总部,也是996的高发地,在这里历练可以与财富撞一个满怀;
如果你立志成为金融浪潮中弄潮儿,福田区的全球CBD是你小试牛刀的地方;
如果你想靠海吃海,那么去盐田港和集装箱做朋友,或者去盐田港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施展拳脚,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想成为农场新贵,那么光明区的农场、牧场、草莓园,必将是你成长的平台;
如果你要求不高,只想拥有上手快安稳的工作,龙岗、坪山的大大小小、各行各业、星罗棋布的工业企业总有一款适合你......
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
一个地区能否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否有良好的发展预期,政府的行政理念是极其关键的。要激发地区的发展活力,核心在于当地政府如何平衡好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在内地,像湘潭这样的城市,大多还是选择在管理中服务,这样可以减轻政府行政成本,降低政府工作人员工作量,并且还非常保险不容易出错。但这种理念不利于人民群众快速发展的生产生活,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不便,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以人为本,导致人民群众不看好当地的发展,进而新动力引进来、留不住。
本次远行途中的广州花都区住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本次出门准备仓促,忘记带身份证,但心想着现在身份信息平台一体化,应该不会有问题。来到深圳市住店,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线上深圳公安平台两分钟就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住店。然而在广州花都区,既不认可湖南公安平台的电子身份证,也没有线上办理身份信息的平台,非得到酒店辖区的派出所办理纸质的临时身份证。
我们和酒店工作人员说:“广东深圳可以线上办理,承认电子身份信息呀,广州市应该也有线上办理平台吧?”
酒店工作人员解释道:“我们花都区只认身份证原件和派出所开的纸质证明,如果不按要求,政府会罚我们款的。”
那天晚上,已是深夜十点半钟,本想在回永州的路途上休息一晚,顺便也感受一下白云机场所在地的人文,但深夜的花都区四处都是工地围挡,去最近的派出所跟着导航走也要来回近40分钟,面对轰鸣的渣土车和不顾交通信号灯的电动车。心想不折腾了,上高速服务区休息,一个铜板也不留在花都区。
花都之所以是花都,深圳之所以是深圳,就在于前者政府是在管理中服务,而后者政府是在服务中管理。对于花都政府而言,一纸通知便响应了国务院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就好比上半年疫情复工复产某些政府特别是靠上级转移支付运行的县市区只知道给企业提要求,填一堆的表格,甚至怕出事对复工复产层层加码。
因为我国的财税制度是企业的税收60%左右被中央收走,25%左右被省级收走,自己冒着风险哼哧哼哧只得15%左右,地方上觉得自己努力很吃亏,大块头被上面拎走了,还是吃大锅饭舒服。诸如此类的管理服务理念并没有与时俱进,更谈不上以人为本。
而像深圳之类的前沿城市,在既有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以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大胆创新、提质增效、改革服务、提升体验、便民利民,让人民群众在服务中得到满足,让城市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得以飞跃!
多样包容的文化氛围
一个城市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她多样包容的文化氛围。如果说产业链是城市的源动力,那么文化氛围是城市的恒动力。源动力是吸引你来到这座城市、慢慢了解这座城市,而恒动力是让你恋上这座城市、慢慢驻足在这座城市。
漫步在深圳湾的滨海栈道,向南远眺香港,回望红树林下、地毯草上休憩的人群,很难想象一座只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如何留得住1344万人口(不含流动人口),面积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却是北京的三分之二,人口密度是北京的六倍以上。我想应该是深圳特有且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文化氛围所决定的,这也是深圳的软实力,是深圳迅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五年前,我在深圳工地见习,有两个深圳本地人对我们外来人说,都怪你们这些外来人的涌入,拉高了他们这里的房价,他们有些亲人不得不往惠州、东莞迁移。话没落音就被我们外来人的“没有我们,哪有你们今天......”淹没了。事实上,被淹没的不仅仅是言论,更是本地人口结构。
40年前,深圳还是只是宝安县,仅有30万人口,而如今有1344万人口,外来人口全方位无死角淹没了本地人口,成为了深圳的绝对主力,并且这些外来人口绝大部分,不是草根,就是草根出身。正因如此,深圳是唯一一座没有自己方言的城市,而像湘潭这样的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本地的语言,能讲一口方言,常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实际上是凌驾于外来语言和文化。因为能讲一口本地方言,就代表祖上在此生根,即便是一个厨子,在自己的关系网中七拐八拐也能找出一个撑门面的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想先找熟人找关系。这种顽固的本地文化,骨子里就有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如果你一口外地方言在当地生活,尽管生活富足,但精神上不得不承认,这是别人的地盘。在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必须融入本地文化,否则,永远都是一个过客。
而只有在深圳,语言回归了交流工具的本源。语言,在这座城市,不再附有历史、政治、炫耀、关系等其他价值,仅仅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语言上的共识与平等,是深圳多样包容的城市文化的基础。
在这里不会因为你开“保时捷”就被定义为成功的榜样,也不会因为你是开“集装箱”拖挂而被否定为社会的底层;
在这里不会因为你出入南山科技园就被定义为高人一等的人才,也不会因为你穿梭于坪山工业园而被否定为计无所长的劳动力。
在这里不会因为你住在“深圳湾一号”就被定义为贵族不可攀,也不会因为你住在“握手楼”而被否定未来不可期......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颗进取的心,都不甘于过去的现状。在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没有退路,唯有不断进步,不断进取,才能立足,才能持续突破,实现自身新进阶、新境界!
行文至此,文中的湘潭似乎成了一个“坏孩子”,其实文中的湘潭泛指全国大部分城市,他们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成绩单上的确比不上学霸深圳,但成绩分数不高不代表没有特长、没有努力、没有美好未来。因为“坏孩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可爱”的替代词。
明天就是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庆典,深圳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发展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明天也会出席庆典,给深圳、给所有的深圳人、给所有支持深圳发展的企业团体加油鼓劲。我祝愿,我也相信深圳一定不负重托、勇立潮头!
(投稿人:王智勇)
附图:拉货轮集装箱的拖挂、握手楼、盐田油库、南山后花园宝安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