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散文《我们都是时光里的路人》,分四个篇章:故乡,青春,旅程和思考。每一个篇章都用的李白《将进酒》里面的诗词描述。比如,故乡,高堂明镜悲白发;青春,黄河之水天上来;旅程,人生得意须尽欢;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是时光里的路人,他们所来自的地方,正是我们的去处。这一切都是最好的时光。
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看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喜欢看同类型的书,一旦涉及到一些史书类的,就很难进行下去。今年初,咬牙坚持看《史记》,kindle进度条至今停留在项羽本纪。去年,也尝试着看《明朝那些事儿》,虽然整个系列都是轻松幽默诙谐的,但是在坚持看到第六本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明朝中后期,皇帝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我的脑容量完全分辨不清这个皇帝和那个皇帝的关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耗时三年,断断续续在喜马拉雅听完了谢涛的《秦汉》,虽然仍然对这段时间没有立体的认识,但隐隐约约记住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记住了“娶妻当娶阴丽华,当官应做执金吾”的汉光武帝刘秀;记住了梁鸿和妻子“举案齐眉”的典故;还想到了《云中歌》里面权倾朝野的霍光,隐姓埋名忍辱负重的汉宣帝刘病已......
看同一类型的书还有个缺点就是格局被限制了。之前有领导建议我们,要多读一点哲学类的书,只有读了哲学,才具备应对复杂情况,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是一个空气湿润,刚下过小雨的春夜,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四周都是新绿,街道两旁的树上开着不知名的花,绿叶里透着热烈的紫,像极了绽放的三角梅,也像极了老家沿路盛开的紫荆花。在江南,这样的好天气像是特地来补偿转瞬即逝、过于短促的春天似的。
每当稍有闲暇的夜晚,一人独处时,内心总会有声音说,趁还有文字为伴,写点什么吧。于是,就开始了无章法的记录。
有一些东西我们爱之如生命,且胜之于生命,但如果努力过后,仍无所得,也不要沮丧,岁月的静止,不是因为没有企盼,而是在等待:等待风吹过,等待雨停时,等待一个晴天,等待一个明天。
晓言谈
202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