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东西,关于王维的辋川。 辋川,音似忘川。这个地方,是诗佛王维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寄情山水,消解愁闷,他看淡生死,参透人生,画作和诗歌里都有了禅意。
我想去辋川,于是在网上找寻这个地方,奈何这里的人文好像不太突出,然后又百度了这个地方,除了王维亲手种的银杏,历经千年,辋川集里提到的20个景点,都已不复存在。有人说,如果你抱着希望去,多半会失望。
说到这里,我又要忍不住赞美一下永州最近的文旅宣传:一个有历史、有底蕴的城,遇到一个读它、懂它的人,真是幸甚至哉!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
如果辋川也能遇到一个懂它的人,凭着诗佛王维的知名度,根据他诗中描述的20个景点,一个大唐时期幽深的、静谧的、超然的辋川,就可以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王维是一个融山水于画,寄失意于诗的人。因仕途不顺才会过上这半官半隐的生活,内心的矛盾无法止息,一切剧烈的心理动荡都化作“寂静”“清幽”,竭力以清秀绝俗的辋川山水来消解内心的抑郁。
辋川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美在王维的《辋川集》,这里,曾有王维的辋川别业。二十个景点,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鹿柴、竹里馆。鹿柴中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不由得又想起了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林……短短的一首诗,构筑了多少意境,仿佛是一个灵动的画面,我们也仿佛置身于一个深秋的山林,有袅袅炊烟几户人家,有一蓑烟雨浣衣归来,有草摇叶响松风起,有明月清风竹林舞……能想象的乡间生活,又是如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呢!
还有辛夷坞,又不由得感叹古时的人,给一个地方起名都起的那么有诗情画意,这就是一个开满辛夷花的地方,又不由得联想到桃花坞,莲花坞......但凡花后面加个坞字,就连花开的地方都有了灵气。
当然,在了解王维之前,我只当辛夷坞是一个年青的女作家的名字。因为我曾很喜欢她,喜欢她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原来你还在这里》《我在回忆里等你》等等,她的几乎所有的书里面的人都是有关联的,这本书里的配角在另外一本书里就是主角,他们的故事往往都以悲剧收场,但是,陈孝正,姚起云,叶骞泽,这些人,这些事,让人在深夜为他们的爱情痛哭。
我曾在深夜痛哭过,所以我曾无比喜欢辛夷坞,到后来,了解王维,我想,辛夷坞肯定也是无比喜欢并崇拜王维的吧,不然为什么将自己的笔名定为辋川中的辛夷坞。
之前就说过,佛是万世悲悯,拈花微笑。王维是诗佛,他在辋川,在终南山寻到了内心深处的一份安宁。
长安,是唐诗里着墨最多的地方,都说重庆奉节是中华诗城,而我只想去长安,我想站在长安街头,去感受盛唐时的长安,那风,那雨,那花,那落叶,都仿佛来自千年以前。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孟郊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牧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辋川和长安,都在今天的陕西。
等疫情散去,做个归人,不是游客!
许久未曾提笔,想到的很多,又很乱,中心思想是做读书笔记。
深夜,为记。
晓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