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战时状态,不可取不可行
作者:湘资沅澧
近期,北方局部地区散发疫情,如河北石家庄就进入封城状态,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进入战时状态,搞得人心惶惶,外面的怕回不来,里面的怕出不去,务工人员怕被家乡拒之门外,中小企业怕开年复工复产难以恢复。可以说各地的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已经变味,有些地方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演变成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无法得民心,更难以防控疫情!
自2021年开年以来的这半个月里,国家主要领导人从未对局部散发的疫情做出公开动员或讲话,只委派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河北进行调研,并没有向去年那样派驻中央指导组进行督战。从这个角度上看,国家对当前的疫情防控是有信心的,换句话说现在的防控是常态化精准性的防控,是疫苗接种和新冠传播的赛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博弈。从官方每日通报的数据来看,风险地区不再是之前以市州为单位,而是精确到哪一个小区哪一栋楼,这就是精准防控的一大要点,不再是大水漫灌,也不再是一刀切。从国家层面上看,如果大规模的进入战时状态,社会经济停摆,那么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更无法消灭民众对新冠的恐慌,甚至由于失业引发社会动荡,将好不容易因制度优势取胜的“国运”消耗殆尽,进而错失民族复兴的伟大时机。
但各地却不这么想,特别是靠着转移支付勉强度日的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县市,他们的搞封城封路、搞门槛设限制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平日里也喜欢一刀切简单化,毕竟所谓精准施策、精准防控的前提条件就是精准摸底,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倘若出台一系列层层加码的措施,将防疫任务名正言顺地挡在外面,最好再用融媒体,将一些措施断章取义一番,配上急促的音乐,吓一下想要回来的人。然而社会上有部分群体在为战时状态摇旗呐喊,他们往往是间断性失业人群或者待业人群,他们没有稳定收入,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和他们一样,失去工作失去正常收入,大家一起家里蹲看热闹,何乐不为。
盲目战时状态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不消耗着民众信心和凝聚力。正如《左传曹刿论战》所云: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用在新冠疫情防控上也是如此,政界、商界、学界等对各地的盲目战时状态已压抑多日,但考虑到这是政府行为,仅限于私下交流抱怨。终于在今天,国家的新闻最高行政机构——新华社连发两篇社论,严厉批评了现在各地政府的懒政一刀切的做法,这一社论将扭转各地盲目战时状态,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释:新华社,是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1931年就在土地革命时期成立了,当时叫做红色中华通讯社,现在是国务院的新闻发布的行政机构,也是中国官方的通讯社正部级单位。而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社,虽然也是正部级,但是其发声主要以党的意识形态为主,且内容要以新华社的为基准。而我们的中央电视台,是广电总局的下属机构,副部级单位,那则是前面二者的小弟了。坊间这么评价新华社:某天习大大开了个会、发个言。新华社就写几句通稿,而人民日报第二天要刊登头版头条,央视则当天在中央一台把新华社通讯稿和讲话画面播出来了。第二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简短评论,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评论,央视却请了专家来解读。可见,新华社的发言,往往是带着高层风向的。
新华社:只要从外地来就隔离28天且费用自理?随意加码不可取!